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09章 为开作坊晒豆豉

虽然这是个美丽的误会,但是当郑晴琅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家里人时,却达到了一致的认可。

马宝珠“家学渊源”,第一个表示赞同。

她娘家是上坝村第一家尝试种植棉花的人,成功后,也没藏着掖着,在同村的人求到马家人跟前,想要学着种棉花时,他们大多没有拒绝,这才有了上坝村如今几乎满村都种植棉花的繁荣现状。

同时,她也第一个问出大家伙的疑惑。

只见她怀里抱着小儿子薛子良轻轻得悠来悠去,哄他睡觉,一边不忘问道,“娘,家里都带大家伙种棉花了,咱还能帮村里人什么呀?”

薛氏豆腐坊如今的生意十分稳定,大头是镇上酒楼和十几门富户的固定采买,小头是店面零售,加起来有近百两的月收入,扣除原材料和人工费用,毛利润也将近九十两了。

对于他们这种家庭来说,这收入不可谓不可观。

但随着收入的提高,家里的开销也多了,不说如今的吃穿比往常升了一个档次,只说三个还在念书的孩子,每个月的笔墨纸砚就是一大笔支出。

细算起来,薛家如今只能算小富,除了尽心尽力带着村民们把今年的棉花种好,她还真想不到有什么方法,可以带动村民致富。

郑晴琅这阵子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,一开始,她是打算从农业方面着手的,但是自己搜肠刮肚后,自己在现代也不是多懂农事的人,之前的种豆肥田等讯息,也是凑巧听闻过,然后又幸运得成功罢了。

后来,她想通了,依照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,要想让全村人发家致富,怕是难,所以,她就往“农副产品”这方面思考了。

如今,马宝珠这么一问,她心里已经有答案的了。

因此,反问道,“你们还记得子良洗三的时候,我给大家整得洗三面吗?里头我给加了自己做的黄豆酱,你们都说不错。”

大家还不明白她的意思,只能点点头,表示他们都记得。

郑晴琅见状,也不卖关子,直说道,“我想在咱豆腐坊卖黄豆酱,要是卖得开,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话,以后就在村里开个豆酱坊。”

马宝珠第一反应是可行,但是下一秒,她又觉得不太现实,提醒道。

“娘,你做的豆酱确实是比旁人的香一些,但是,谁家妇人不会做点豆酱,怕是不好卖吧,就算卖得出去,也不至于到需要开作坊的程度嘞。”

郑晴琅觉得儿媳说的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